一、病 史 對于癱瘓在詢問病史時應注意。 (一)發(fā)病時情況 發(fā)病時情況是急性發(fā)病,還是慢性發(fā)病,是逐漸進展,還是迅速發(fā)展,有無生氣、著急、勞累。 (二)既往史 1、外傷史及受傷的部位和受傷時的情況:如有無骨折、昏迷、抽搐等。 2、感染史:是否患過傳染性疾病如脊髓灰質炎等。 3、中毒史:有無鉛、汞、苯、砷、錳、等重金屬及二硫化碳、有機氟、有機磷、有機氯等毒物的接或中毒史。 4、腦血管疾病史及有無高血壓病、心臟病、周圍血管栓塞的病史。 5、有無惡性腫瘤或性質未明確的腫瘤病史。 6、家族史:特殊的遺傳性疾病,如遺傳性家族性共濟失調、肌營養(yǎng)不良癥等往往有明顯的家族史。對于家族中有無和患者疾病有關的癲癇、腫瘤、周期性麻痹、偏頭痛等也應注意。此外,尚應詢問直系親屬中有無近親婚姻。 二、體格檢查 (一)肌肉體積和外觀 注意有無肌肉萎縮及肥大,如有則確定其分布及范圍,并作兩側對稱部位的比較,觀察有無肌束顫動。 (二)肌力 肌力是肌肉做隨意運動時所產生的最大收縮力。囑患者依次活動被檢關節(jié),并對抗檢查者所給予的阻力的伸屈運動,觀察肌力是否正常,要注意癱瘓的部位和程度。局部病變或單個周圍神經損害須對有關的每個肌肉分別進行檢查。 (三)昏迷的患者肌力的檢查 昏迷的患者自主運動消失,可通過下列檢查發(fā)現(xiàn)患者的癱瘓體征。 1、船帆征。一側偏癱時可見該側鼻唇溝變淺、口角低垂,呼氣時癱瘓側面頰鼓起,如風鼓起的船帆。 2、壓眶反應?;杳圆簧畹幕颊?,壓眶時觀察有無皺眉及肢體移動、或健側肢體的保護性動作。癱瘓側面部及肢體的動作減少。 3、揚鞭征。檢查者將患者兩側肢體同時提起,然后同時松手任其下落,下落快的一側為癱瘓側。 4、下肢外旋征。正常人仰臥位時雙足垂直并稍外旋。檢查時患者雙足擺正,癱瘓側下肢處于外展外旋位,患側足尖較健側外旋。 (四)肌張力 肌張力指肌肉在靜止時松弛狀態(tài)下肌肉的緊張度。檢查時應讓患者盡量放松,在溫暖的環(huán)境和舒適的體位下進行??赏ㄟ^觸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動伸屈患者的肢體時所感知的阻力來判斷。 肌張力減低時,肌肉松弛,被動運動時阻力減低或消失,關節(jié)的運動范圍擴大。見于下運動神經元病變、小腦病變、脊髓后索病變、某些肌病和腦或脊髓急性病損的休克期。 肌張力增高時,肌肉堅硬度增加,被動運動時阻力增大,關節(jié)運動的范圍縮小。錐體束損害時肌張力增高,稱為痙攣性肌張力增高,其特點是上肢的屈肌及旋前肌、下肢的伸肌增高更明顯,被動運動時開始阻力增大,終了時阻力突然減小一折刀樣肌張力增高;錐體外系損害所致的肌張力增高,稱為強直性肌張力增高,其特點是伸肌、屈肌張力均等增高,被動運動時所遇到的阻力是均勻的——鉛管樣肌張力增高。 如伴有震顫,則出現(xiàn)規(guī)律而連續(xù)的停頓,產生交替性的松、緊變化,如齒輪相嵌轉動的感覺,稱為齒輪樣強直。 (五)步態(tài) 1、痙攣性偏癱步態(tài)。偏癱時,患側下肢因伸肌肌張力高而顯得較長,且屈曲困難。患者行走時偏癱側上肢的協(xié)同擺動動作消失,呈內收、旋前屈曲姿勢,下肢伸直并外旋,舉步時將骨盆抬高,為避免足尖拖地而向外旋轉后移向前方,故又稱劃圈樣步態(tài)。是由一側錐體柬損害引起,多見于腦血管疾病。 2、痙攣性截癱步態(tài)。因下肢內收肌群張力增高致使步行時兩腿向內側交叉,形如剪刀,故又稱剪刀步態(tài)。見于橫貫性脊髓損害、腦性癱瘓等。 3、跨閾步態(tài)。由于病足下垂,為了使患足尖離開地面,患肢抬的很高,如跨越門檻的姿勢。見于排總神經麻痹等。 4、搖擺步態(tài)。由于骨盆帶肌及腰肌無力,下肢及骨盆肌的萎縮,站立時使脊柱前凸以維持身體重心平衡,行走時因肌無力骨盆不能固定,故臀部左右左右搖擺如鴨行,又叫鴨步。見于進行性肌營養(yǎng)不良癥。 5、星跡步態(tài)。見于前庭迷路病變,當患者閉眼前進時向患側偏斜,后退時向反方向偏斜,如此前進和后退反復進行,其足跡呈星形。 6、臀中肌麻痹步態(tài)。一側臀中肌病變,行路時軀干向患側彎曲,并左右搖擺。見于臀中肌病變,多發(fā)性肌炎,進行性營養(yǎng)不良癥等。 7、脊髓性間歇破行。表現(xiàn)為開始步行無癥狀,行至一定距離(1-5分鐘),出現(xiàn)一側或兩側下肢無力,休息后好轉。見于脊髓動脈內膜炎,脊髓發(fā)育異常等。 8、癌病性步態(tài)??杀憩F(xiàn)為各種奇特步態(tài),如蹲行步態(tài),拖拉步態(tài),常伴有其他功能性疾患。 9、先天性肌強直病。由于用力時骨骼肌強直痙攣,故當走路或跑步時,如欲當時停步,肌肉張力不能立即放松,而致跌到。 三、輔助檢查 根據癱瘓的分布,性質,時間等選擇合適的檢查。 對于單癱、偏癱、四肢癱、交叉癱病變部位在皮質運動區(qū)病變、內囊、腦干病變等應選用腦CT、MRI、腦電圖等。如考慮是血管畸形或動脈瘤,應做腦血管DAS,或MRA、TCD等。 截癱患者病變部位多在脊髓應選用腰穿,做腦脊液動力學檢查,椎管造影,或脊髓MRI等項檢查。 周圍神經性癱瘓病變部位在脊髓前角、周圍神經病變應做肌電圖,腰穿腦脊液動力學檢查及常規(guī)檢查。必要時應做神經肌肉活檢。肌肉病變如重癥肌無力等應查肌電圖,血清酶學檢查及肌肉活檢。 |